内容

当社会中的某一群体形成了一种区别于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特征、具有了其他一些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,这种群体文化便被成为“亚文化”。从社会学角度看,亚文化群是被主流社会贴上了某种标签的一群人,他们往往处在非主流的、从属的社会地位上,他们有着区别于其他群体(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群体)的诸多明显特征(如偏离性、边缘性甚至挑战性)和特殊生活方式。“亚文化”可以指有特殊行为方式的一群人,也可指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,但更重要的是,它还隐含着种种复杂的社会权利关系,是社会政治结构深层矛盾的某种体现。[1]

老年亚文化理论属于互动派观点,是由美国学者罗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。罗斯认为,只要同一领域成员之间的交往超出和其他领域成员的交往,就会形成亚文化群。老年人在现代社会中聚集在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,通过老年人之间的交往与互动,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共同利益,当老年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交往时,他们就会显示出亚文化的特征。该理论旨在揭示老年群体的共同群体特征,并认为老年亚文化是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的最好方式。[2]


 参考资料



[1] 孟登迎“亚文化”概念形成史浅析[J]外国文学,2008(6):93-102

[2] 仝利民.老年社会工作[M].上海:华东理工大学,2006,109-11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