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

连续理论正是看到了以上二理论的不足而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。在连续性理论看来,无论是社会撤离理论,还是活动理论,或片面强调了撤离,或一味强调了活动,都忽视了个性在人衰老的过程中的作用。连续性理论认为,“不论是年轻还是年老,人们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,而个性在适应衰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,总是消极或退缩的人不可能在退休后成为积极分子;同样,一贯活跃、自信和参与社会的人在老年时也不可能静候家中。人主要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突出。如果一个人在老年时仍能保持中年时代的个性和生活方式,那么他()便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。因此,每个人不用去适应共同的规范,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来规定标准,这是老年人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基础。对个体而言,连续又可分为内部连续(个性、爱好)和外部连续(年轻时爱踢足球,年老时踢不动了仍爱看足球)[1]


 参考资料



[1] 向洪,张文贤,李开兴.人口科学大辞典[M].成都: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,1994,44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