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护理是增强生活自理能力,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。根据自己的病情,运用护理知识,做到自我保护、自我照料、自我调节和自我参与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①安排好日常生活起居,做到生活规律,起居有常,保持大小便通畅。②室内经常通风换气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充足的阳光,调整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,防止室内空气污染。③要注意安全,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要注意,动作宜慢,迈步宜稳,要小心防滑、防绊、防摔,以防骨折。特别是体位变动时要防止摔跤。一旦骨折则应争取手术治疗,避免长期卧床。④注意个人卫生,养成饭前便后洗手,饭后漱口,定时洗澡,勤换衣服,注意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的卫生习惯。⑤要有充足的睡眠,使大脑能得到很好的休息。晚间睡前不宜饮浓茶、浓咖啡。用温水泡脚有助于老年人的睡眠。⑥老年人不宜久坐不动,要有适当的户外活动和晒太阳,特别是冬季更为重要。⑦饮食要清淡,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,但要保证必需的营养。⑧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,要根据医生制定的康复方案及要求,定期活动及进行自我康复治疗,如自我按摩、自我体疗、自我理疗,以及气功、针灸等。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