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

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(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)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,或(和)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(如痉挛)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,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(Coronary heart disease),简称冠心病。[1]

1)稳定型心绞痛

稳定型心绞痛(Stable angina pectoris),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,由于心脏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、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。[2]

2)急性冠脉综合征(ACS

ACS是一组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、血栓形成为共同病理基础,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。ACS虽然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,但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。决定诊断和治疗策略的主要症状是胸痛,但心电图是主要的分类依据。[3]

3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

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,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,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,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。急性心肌梗死(AMI)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、发热、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升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,可发生心率失常、休克和心力衰竭。[4]

 参考资料



[1] 郑松柏,朱汉民主编.老年医学[M]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10,69.

[2] 郑松柏,朱汉民主编.老年医学[M]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10,69.

[3] 郑松柏,朱汉民主编.老年医学[M]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10,75.

[4] 郑松柏,朱汉民主编.老年医学[M]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10,78.